今日剩余搜索次数为6
第回-行测考试知识点-专项练习-行测经济法
注意:这是行测经济法搜索题库
选中文字点击后可收藏文字自动生成笔记
右边的笔为画图工具 点击下面导图链接可查看使用方法
在下方输入关键词即可呈现出对应的专题
试一试:输入:四川+ 中国特色 再点击跳转
点我查看全网最全的行测思维导图
准备
跳转
第1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一个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主要涵盖以下几项?
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②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
③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
④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
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制度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故主要涵盖①②③④⑤,共5项。
故正确答案为D。
复制
第2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搞好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至关重要。要继续运用好一系列宝贵经验,把住要害和关键,把工作做深做细,有组织、有步骤、有纪律推进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这些宝贵经验包括:
①坚持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
②坚持不破不立、先破后立
③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④坚持中央和地方一盘棋
⑤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
⑥坚持把理论创新贯穿改革全过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③④⑤
D、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①③④⑤正确,②⑥错误,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文章,其中指出:“搞好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至关重要。要继续运用好坚持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坚持中央和地方一盘棋、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等宝贵经验,把住要害和关键,把工作做深做细,有组织、有步骤、有纪律推进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
故①③④⑤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复制
第3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下列关于我国数字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②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特点
③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
④深入实施“宽带中国”计划,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①错误,2022年10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指出,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连续9年居于世界首位,从2012年的1.3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3.1万亿元,年均增速达29.15%。
②正确,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特点,是稳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就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③正确,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的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④正确,2022年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光缆线路长度从2012年的1479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5481万公里,增长2.7倍。
故正确的是②③④。
故正确答案为D。
复制
第4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适当缩减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C、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D、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A项错误,B项正确,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和额度分配,合理扩大用作资本金范围——
C项正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工作时要求,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2024年,减税降费应进一步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在提高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和精准性等方面持续发力——”
D项正确,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复制
第5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着力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要坚持做到:
①坚持把引进人才作为战略基点,充实高科技人才队伍
②发挥我国人才体系的鲜明政治优势,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③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④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为做好人才工作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①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我国是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实现建成人才强国目标,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必须坚持把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来抓,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人才工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所以人才工作的战略基点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引进人才。
②正确,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人才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根本保证。突出政治优势,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的有机统一。”
③正确,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指出:“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成为新时代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鲜明指向。”
④正确,在2022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应人才之所需,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必能让广大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必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故②③④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复制
第6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下列说法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相符的是:
A、预备党员只有选举权,没有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B、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也可自行决定延长或提前选举
C、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一般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一般为5年
D、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不少于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2020年7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A项错误,《条例》第一章第五条:“正式党员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预备党员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员被依法留置、逮捕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
B项错误,《条例》第一章第三条:“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任期届满应当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延期或者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应当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或者提前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C项错误,《条例》第一章第四条:“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一般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人数在500名以上或者所辖党组织驻地分散的,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
D项正确,《条例》第四章第十九条:“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不少于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
故正确答案为D。
复制
第7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下列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有几项?
①王某伪造电工资格证,与某物业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从事电工作业
②未经9岁的童星李某同意,其经纪人与某文娱公司签订了广告代言的劳动合同
③某企业与大学应届毕业生张某签订劳动合同,注明“用人单位有权根据生产经营变化及员工的工作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员工必须服从单位的安排”
④赵某与某企业签订了推销某款产品的劳动合同,一周后该产品被相关部门认定为假冒伪劣商品,而赵某事前并不知晓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①②③三项正确,④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①项中,王某伪造电工资格证构成欺诈,该劳动合同无效。②项中,童星李某仅9岁,文娱公司与童星李某的劳动合同违法了法律规定而无效。③项中,职位变动应当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公司排除张某该权利,该劳动合同无效。④项中,推销的产品与赵某和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无关且赵某事先对该产品不知情,该劳动合同有效。
故正确答案为C。
复制
第8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相继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创建了许多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抗击了大量侵华日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根据地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A、晋察冀根据地
B、鄂豫皖根据地
C、湘鄂赣根据地
D、左右江根据地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中国抗日战争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经历了14年。
A项正确,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聂荣臻率一部分部队和军政人员留驻五台山,开展游击战争,创立了晋东北、察南、冀西三个游击区。11月7日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初步形成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项错误,1930年3至6月,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一军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相继建立,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规模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C项错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成功领导平江起义之后始建。
D项错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其以壮族人口为主体,还有汉、瑶、苗、毛南、仡佬等族。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面积规模较大、人口数量较多的一块根据地,在西南边疆树起了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旗帜,对广西和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故正确答案为A。
复制
第9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下列关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也会随之降低
B、一般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应根据商品市场供求来确定
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
D、通缩环境下,政府通常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刺激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A、D两项错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会造成准备金释放,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会上升。通缩环境下,政府通常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刺激经济发展。
B项错误,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由央行根据银行的经营状况、资金供给情况及世界银行等各种因素确定。
C项正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中的货币政策。其中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故正确答案为C。
复制
第10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下列关于军事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可达10马赫以上
B、强激光武器具有不受外界电磁波干扰的特点
C、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隶属于北海舰队
D、制导武器都按照发射前预先设定的飞行轨道打击目标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高超音速导弹,广义上指最大速度超过5马赫的导弹。美国AGM-183A高超声速导弹弹长5.8928米,弹径0.65786米,弹重约2.3吨,采用“火箭助推—滑翔”原理,配备有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最大射程超过了926公里,飞行速度可达10马赫,因此可以达到10马赫以上。
B项正确,激光武器主要指高功率强激光武器,激光武器是用高能的激光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精确射击或用于防御导弹等的武器,具有快速、灵活、精确和抗电磁干扰等优异性能,在光电对抗、防空和战略防御中可发挥独特作用。激光武器的缺点是不能全天候作战,受限于大雾、大雪、大雨,且激光发射系统属精密光学系统,也受大气影响严重,如大气对能量的吸收、大气扰动引起的能量衰减、热晕效应、湍流以及光束抖动引起的衰减等。
C项正确,长征1号核潜艇是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091型核潜艇首艇,该艇于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这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隶属中国海军北海舰队。
D项错误,按照控制信号的来源和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精确制导武器分为自主式制导、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和复合制导四大类。不同类型的精确制导武器仅仅是获得目标与制导武器间的位置、速度信息的方法不同。其中,除了自主式制导武器是按照发射前预先设定的飞行轨道打击目标以外,其余三种类型都能根据目标与制导武器的相对位置、速度的变化来改变飞行轨道。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复制
第11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中国有着悠久的烹饪历史。下列关于烹任的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是:
A、“豆”在商周之时更多是指一种盛食物的器具
B、“蒸”这种烹饪方法直到北宋时期才得以普及
C、春秋时期的中国人在烹饪时已经会使用醋来调味
D、被后世称作“庖厨祖师”的厨师是春秋时的易牙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豆”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食器和礼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用于盛放谷物和调味品,《国语·周语》曾记载“觞酒豆肉箪食。”
B项错误,“蒸”这种烹饪方法,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陶甑,其作用就是用于蒸制食物;西周时期的《大雅·泂酌》有“可以饙饎”之句,其中“饙饎”就是今天的蒸糕类的食物;汉朝时期发明了以竹木为主要原料的蒸笼。由此可见,在宋代之前,“蒸”这种烹饪方法就已经普及。
C项正确,我国是谷物酿醋最早的国家,《论语》中就有醋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已存在专门酿醋的作坊,人们可以在烹饪时使用醋来调味。
D项正确,易牙是春秋时期一名著名的厨师。王充在《论衡·谴告》记载了易牙高超的烹饪技艺,又因易牙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因此被后世称作“庖厨祖师”。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复制
第12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下列诗句中划横线的地名,纬度最高的是: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D、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与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度数,即为该点的纬度。纬度的起点为赤道,由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九十度称为北纬和南纬。在北半球,越往北纬度越高;在南半球,越往南纬度越高。
A项错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唐代崔题的《黄鹤楼》,意思为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其中汉阳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纬度约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1e4d52ac567c0066d017e9e28b337d56
至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3fb96a695b6a056d1998a89c9ff0de4f
。
B项错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为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其中扬州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纬度约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12cf3a59ccb4572b7991aae72b59b299
至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2ce60775482875e87611a8b0d7d4669c
。
C项正确,“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出自唐代高适的《营州歌》,意思为营州一带的少年喜欢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野外狩猎。其中营州位于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市,纬度约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2f31b0b7b1992fbced133ba79128e59f
至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6fcb39d6a9e51284bb7a6a562504f125
。
D项错误,“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巴陵送十二》,意思为巴陵飘荡于大洲小渚之间,成为分水岭;你有行动,清风便传来消息。其中巴陵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岳阳市,纬度约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af22ec9899e5662127d3a81fd8ade356
至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164f725ebd6c8c829b864f86941884cb
。
综上所述,营州所处的纬度最高。
故正确答案为C。
复制
第13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下列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冷饮中悬浮的冰块融化后,水面会上升
B、冰雹是由于水蒸气先液化后再凝固形成的
C、夏天常常看到铸铁自来水管管壁大量“出汗”,往往是下雨前的征兆
D、在30度的水中游泳感觉比在30度的岸上凉快,是因为水的导热系数比空气高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错误,冰块在冷饮中处于悬浮状态,由此可知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e2564c548bc6ce5f5efea24b7cd0f323
。由于冰块和冷饮的密度相同,因此只需考虑冰块变成水后其体积变化即可。融化前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e5e2aeee4448241489baaac8bf401214
;融化后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c244a7b1c58e35931525f73d7140c4e2
。由于冰块融化前后质量(m)不变,又因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0ca40b346bf7e83adaaf6bc4a1968840
,故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d5369ff118c18644e5737c39b7222985
。综上所述,冰块融化变为水后,其体积会减小,冷饮的水面会下降。
B项正确,由于阳光照射使得地表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液化成为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有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
C项正确,空中的水气遇到比自身温度低的情况时,就会液化成小水珠。夏天自来水管中的水温比外界空气温度要低得多,导致管壁比周围的空气温度低。要下雨前,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即水蒸气增加,所以夏天要下雨时自来水管外壁会出现大量的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项正确,水和空气的导热能力不同:在水中的导热系数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9ee099229656d9e5734d6af7028f476b
(导热系数单位,瓦/平方米·度),在空气中的导热系数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18db16ba4241fedf13aee99d55e84ea5
。数值越大,代表导热性能越好。这也就代表着,我们在和水接触的时候,会被水流吸走更多的热量,而在空气中,由于导热性能差,身体的热量不容易散出,所以虽然同样是30度,水中要更凉快些。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复制
第14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词云”指对网络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予以视觉上的突出。下图是某国学网站为一部先秦古籍创立的“词云”,这部古籍应该是: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18cf7dd45e7a984.jpg
A、《孟子》
B、《论语》
C、《公孙龙子》
D、《春秋左传》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B项错误,《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C项正确,《公孙龙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从图片中“白”“非”“马”三个字可以联想到“白马非马”这一逻辑问题,它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命题核心思想为“白马是马,但不是马的特征,以及它的历史背景和逻辑思想”。
D项错误,《春秋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故正确答案为C。
复制
第15回-2024年四川行测
常识判断题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下列关于四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地貌单元
B、全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居全国第一
C、自南宋末年,辣椒开始出现在四川百姓的餐桌上并逐渐流行
D、省会成都市境内的三星堆、金沙遗址是古蜀文明的重要代表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正确,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B项错误,四川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43亿千瓦,占全国的21.2%,仅次于西藏;其中技术可开发量1.03亿千瓦,占全国的27.2%,经济可开发量7611.2万千瓦,占全国的31.9%,均居全国首位,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
C项错误,辣椒原生长在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明代时期传入中国。据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后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国境内最晚传入却用量最大且最广泛的香辛料。明《草花谱》记载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下江人尝试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因此,“自南宋末年,辣椒开始出现在四川百姓的餐桌上并逐渐流行”并不符合史实。
D项错误,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广汉市是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德阳市代管,并不在成都市境内。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故正确答案为A。
复制
第16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不断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 宝藏,以创新的姿态 拥抱媒体融合,借助新媒体、新技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让饱含文化创新元素的优质内容成为传播链条上具有强大传播力的“爆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挖掘 主动
B、提炼 积极
C、寻觅 热情
D、开发 深情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第一空,搭配“宝藏”。A项“挖掘”指挖,发掘,C项“寻觅”指寻找,均与“宝藏”搭配恰当,保留。B项“提炼”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要的东西),常搭配“精华”“经验”“主题”等,与“宝藏”搭配不当,排除;D项“开发”指以荒山、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也可指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等以供利用,常搭配“资源”“经济”“技术”等,与“宝藏”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根据“拥抱媒体融合”“借助新媒体、新技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爆点’”可知,横线处词语需体现出要积极利用媒体融合之意。A项“主动”指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也可以指能够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置于此处可以体现拥抱媒体融合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文意,当选。C项“热情”指一个人在生活、工作或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充满活力和激动的态度或情感状态,侧重强调态度上不冷漠,而文段强调行为上积极,故不如A项“主动”跟文段对应更好,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光明网《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文化传播力》
复制
第17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秘籍是什么?很多人站在很多角度,会给出很多答案。但无论如何,离不开一个 :促进发展经济的措施必须符合基本经济逻辑,尤其要符合系统逻辑。历史证明,什么时候系统化地推进经济发展,什么时候就会大幅提高国家经济潜力;什么时候 发展某个领域,什么时候就可能留下大量后遗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规律 持续
B、根本 单一
C、事实 集中
D、原则 片面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分号表并列,且前后句式相同,根据横线前“什么时候系统化地推进经济发展,什么时候就会大幅提高国家经济潜力”可知,系统性发展将会带来积极的成效,结合横线后“留下大量后遗症”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系统性”构成反义并列,语义相反。B项“单一”指只有一种,D项“片面”指偏于一面的,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持续”意思是延续不断,C项“集中”指把分散的人、事物、力量等聚集起来,把意见、经验等归纳起来,均无法与“系统化”构成反义并列,排除。
第一空,根据冒号可知,横线后内容是对横线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结合“离不开一个——”“促进发展经济的措施必须符合基本经济逻辑,尤其要符合系统逻辑”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出角度和答案虽然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是有一个核心前提的。B项“根本”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符合文意,当选。D项“原则”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相对于“根本”程度较轻,无法体现“离不开”“一个”的基础核心地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中国经济周刊《钮文新:消费需要合乎逻辑——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秘籍》
复制
第18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真正价值并不局限于某些个案和做法,而在于基本理念。这种理念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不断推动政策完善和制度发展;这种理念就是 开放、包容、进取、创新的心态,集百家之长于一体。它是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特色的 所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坚定 关键
B、秉持 精髓
C、追求 本质
D、培养 奥妙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第一空,搭配“心态”,B项“秉持”指持有具有,与“心态”搭配得当,且与前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对应恰当,保留。A项“坚定”指使坚定,常搭配“立场”“信念”,当与“心态”搭配时,可表述为“开放、包容的坚定心态”,不能表述为“坚定开放、包容的心态”,故“坚定”置于此处,用法错误,排除;C项“追求”指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与“心态”搭配不当,排除;D项“培养”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B项“精髓”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与“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真正价值——在于基本理念”对应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解放日报《当代中国怎样锻造“合金型文明”》
复制
第19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进步史与职业迭代史是枚硬币的两面。技术进步带来分工细化, 了更多职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系列新职业 ,这正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最好注脚,本身就表明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造就 层出不穷
B、创造 方兴未艾
C、催生 从无到有
D、产生 风起云涌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第一空,搭配“技术进步”“职业”,且根据“技术进步带来分工细化”可知,横线处应体现技术进步使得更多新职业出现了的意思,B项“创造”指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C项“催生”指催促问世,D项“产生”指由已有的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出现,均能体现新职业从无到有的意思,保留。A项“造就”指培养使有成就,多搭配“人才”“辉煌”等,与“职业”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依据横线后“这正是——注脚”可知,文段强调一系列新职业的出现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最佳诠释,故横线处所填成语需体现“出现”的语义,C项“从无到有”指某种事物从没有到有,符合“新职业”的特点,当选。B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D项”风起云涌”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均强调发展势头好,文段更多强调新职业的“产生”“出现”,两项与文段语义不相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人民网《新职业,让更多人梦想成真》
复制
第20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从历史上看,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本质是在尊重差异、 的基础上,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同价值,一方面是 自我,不失去原有的文化根基与血脉;另一方面则是平等相待,吐故纳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求同存异 保有
B、兼容并蓄 提高
C、和衷共济 坚持
D、一视同仁 突破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第一空,根据“、”可知,横线处应与“尊重差异”语义相近,A项“求同存异”指找出彼此间的共同点,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B项“兼容并蓄”意为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均能体现尊重差异之意,保留。C项“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侧重共同努力,D项“一视同仁”比喻不加区别,相同对待,侧重平等,均无法体现尊重差异之意,排除。
第二空,根据横线后“不失去原有的文化根基与血脉”可知,横线处应体现文化应该要保持自我之意,A项“保有”意为具有、拥有、留存,符合文意,当选。B项“提高”指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文段并无使自我的水平变高之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叙事主题:大运河聚焦国家形象的三种维度》
复制
第21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当小程序等一些新技术或产品上线时,互联网公司对其存在的风险或隐患 ,先上线后治理的情况十分普遍。所以如果仅仅只靠互联网平台自身监管,即便平台有相关规定,但作为利益既得者,也较难避免问题的出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束手无策
B、视而不见
C、一无所知
D、含糊其辞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根据“先上线后治理的情况十分普遍”可知,横线处应表达互联网公司上线新技术或产品前明知存在风险或隐患却不管不顾的态度,B项“视而不见”表示不关心,不重视,不注意或假装没看见,符合文意,当选。
A项“束手无策”形容处于一筹莫展的困境,遇到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C项“一无所知”指什么都不知道,后文指出“先上线后治理”说明互联网公司了解情况并有解决办法,均与文意相悖,排除;D项“含糊其辞”指故意把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与文意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中国青年报《套路贷“中转站” 售假者“新天地”——小程序乱象待整治》
复制
第22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秦国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国蜀守李冰为解决岷江的泛滥问题,考其地势,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因势利导,成功制服 的岷江,将其分为内江和外江。如此 的工程布局,堪称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出神入化
B、势不可当 鬼斧神工
C、一泻千里 匠心独具
D、桀骜不驯 巧夺天工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第一空,搭配“制服”及“岷江”,“制服”指用强力压制使驯服,搭配对象应体现出难以驯服之意,且根据“为解决岷江的泛滥问题”可知,岷江水患严重,横线处所填成语感情色彩应偏消极。D项“桀骜不驯”指性情暴烈,不服管教,与“制服”搭配恰当且感情色彩偏消极,保留;A项“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与“制服”搭配不当,且感情色彩偏积极,排除;B项“势不可当”形容来势迅猛,不可抵挡,C项“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两项与“桀骜不驯”对比,均体现不出难以驯服之意,且感情色彩均为中性,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搭配“工程布局”,根据“堪称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意在强调工程布局的绝妙,D项“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与文意相符且搭配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半月谈《洪水改变中国》
复制
第23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通常深度大于6000米的深海被称为深渊,科学家认为其有着 的科考和科研价值。下潜到1万米深度,相当于在1个手指甲大小的面积上承受约1吨的重量。气压、光照、盐度的逐级变化,造就了地球这个最深处的特殊性。在此开展科学研究,能够获取地球物理、地质构造等 的科学资料。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替代 独一无二
B、无与伦比 不胜枚举
C、难以估量 丰富多彩
D、前所未有 错综复杂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搭配“科学资料”,且根据前文“气压、光照、盐度的逐级变化,造就了地球这个最深处的特殊性”可知,横线处需体现在深渊获取的科学资料具有“特殊性”之意。A项“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与文意相符,保留。B项“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C项“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D项“错综复杂”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均体现不出“特殊性”,与文意无关,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搭配“科考和科研价值”,A项“不可替代”指某人或某物是不能够用他人或他物来进行代替的,与“科考和科研价值”搭配得当,且与后文形容深渊特点的“特殊性”对应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人民日报《着力发掘深海科研富矿》
复制
第24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影视作品理应通过精湛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潜移默化地走进广大观众的情感深处,浸润他们的心灵。然而在文化消费日趋多样、媒介环境 的情况下,部分创作者的观念未能 ,对作品的定位仍停留在“观念的传声筒”层面,主题先行、题材陈旧、剧情高悬等问题层出不穷。即便某些作品拥有一定的艺术质量和思想内涵,也往往因表现手法、选材内容无法契合新时代观众的观赏需求,而难以被市场所接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瞬息万变 推陈出新
B、变幻莫测 更新换代
C、日新月异 与时俱进
D、纷繁复杂 乘势而上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第一空,根据“、”可知,横线处与“日趋多样”语义相近,体现媒介环境多样之意,B项“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测,C项“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D项“纷繁复杂”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均可体现媒介环境变化多之意,保留。A项“瞬息万变”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侧重时间短变化快,文段并未强调时间短,排除。
第二空,搭配“观念”,且根据“对作品的定位仍停留在‘观念的传声筒’层面——也往往因表现手法、选材内容无法契合新时代观众的观赏需求”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部分创作者的观念不能契合时代之意,C项“与时俱进”意思是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与文意相符且搭配得当,当选。B项“更新换代”意思是用新的来代替旧的,文段并无新旧交替之意,且不如C项能体现与时代相契合之意,排除;D项“乘势而上”指利用有利的形势而加紧完成某事,常用来形容事情做到一定阶段时,抓住有利时机攻坚克难,获取最后的胜利,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光明网《影视创作应积极为社会发展赋能》
复制
第25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我们在网上经常看见一些误导性消息,这些信息可能 ,但其背后的操纵策略往往 。因此,对心理学家而言,它们都 ,研究表明,让观众了解误导信息的操纵策略,就能帮助人们提升分辨误导信息的能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花八门 如出一辙 不过尔尔
B、千奇百怪 千篇一律 有迹可循
C、故弄玄虚 机关算尽 不足为奇
D、煞有介事 平平无奇 别有用心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第一空,搭配“信息”,A项“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B项“千奇百怪”意思是十分的奇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置于此处均可强调误导性信息花样多,保留;C项“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符合“误导性信息”的特点,保留。D项“煞有介事”形容装模作样,故作正经,让人相信真有其事,搭配对象一般是人,与“信息”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但”引导转折,故第一空与第二空语义相反。A项“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B项“千篇一律”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呆板无新意,分别可与第一空“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构成语义上的相反,均保留。C项“机关算尽”比喻用尽心思,无法与第一空的“故弄玄虚”构成转折关系,排除。
第三空,根据后文“让观众了解误导信息的操纵策略,就能帮助人们提升分辨误导信息的能力”可知,横线处意在指出心理学家能够看清“操纵策略”,并依靠“操纵策略”分辨误导信息。B项“有迹可循”指有痕迹可以追寻,能够体现出心理学家掌握了“操纵策略”,当选。A项“不过尔尔”意思是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的意思,无法体现出心理学家掌握了“操纵策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预先辟谣”比辟谣更有效》
复制
第26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共同富裕不能简单停留在收入平等上,而是要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一个相对平等的发展机遇,让他们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享有相对公平的条件。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活动,使他们在社会活动中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最终要通过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实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段文字所强调的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应该是:
A、超越“唯收入论”
B、强化基础建设
C、提升文化自信
D、构建公平正义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文段首先提出共同富裕不能简单停留在收入平等上,而是要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一个相对平等的发展机遇,让其在各方面享有相对公平的条件的观点。接下来通过意义阐述进行具体分析,指出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A项中,“唯收入论”指将共同富裕狭义理解为解决收入差距,而“超越‘唯收入论’”则强调不能只考虑解决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平等,不仅要实现生活富裕富足,也要做到精神自信自强,契合文段重点,当选。
B、C两项,“基础建设”“文化自信”文段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公平正义”表述不明确,文段具体指出不能简单停留在收入平等上,还需要相对平等的发展机遇,侧重强调不能只考虑收入平等,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并非强调构建公平正义,且根据“共同富裕不能简单停留在收入平等上”可知,收入角度的公平已经存在,因此“构建公平正义”表述错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光明日报《探索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
复制
第27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文学翻译是个复杂的工程,不能单纯追求信达雅,有时候需要译者主动求变,需要译者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根据具体的语汇与词义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对原文做出必要的调整。而这种必要的调整,对于译者来说,既是其主体性的体现,也是翻译的责任所在,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与原作者所进行的一种精神对话。遗憾的是,目前的情况是,一旦有翻译家被发现在其翻译作品中出现了“错误”,就会被批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批评生态,实在不利于翻译家的工作以及新的翻译家的出现。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译者和译著需要读者们和评论家的宽容
B、文学翻译有不同于一般著作的评价标准
C、不同的文化背景给文学翻译带来障碍
D、文学翻译需根据文化语境做必要调整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文段开篇引出文学翻译的话题,介绍文学翻译需要译者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文化背景,对原文做出必要的调整,接着指出对原文进行调整是译者在与原文作者进行精神对话,是一种必要的行为与做法。然后通过转折词“遗憾的是”指出问题,目前一旦翻译家被发现翻译的作品中出现“错误”,即对原文进行了调整,就会被批得一塌糊涂。尾句通过指代词“这样”总结前文,强调这种批评生态,不利于翻译家的工作以及新的翻译家的出现。故文段的重点在于提出问题,选项应该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呼吁读者和评论家对译者要宽容,对译品要宽容,对应A项。
B项,文段并未提及文学翻译的“评价标准”,无中生有,排除;
C项,“不同的文化背景给文学翻译带来障碍”对应文段首句,属于引出话题部分,非重点,排除;
D项,“根据文化语境做必要调整”对应转折之前,非重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批评生态中的问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中国作家网《文学翻译是译者与原作者的对话》
复制
第28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光速是一个极限速度,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无法超过光速。这个狭义相对论中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相对论虽然对物体的运动速度给出了限制,但是对空间自身的膨胀速度没有任何限制。当前宇宙在加速膨胀,两个星系相互远离的速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对于距离足够远的星系,退行速率将大于光速。这种“超光速”移动并非因为星系(团)本身的运动,而是因为空间本身在膨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物体运动速度与星系运动有关
B、宇宙膨胀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
C、“超光速”移动的理论有待完善
D、“超光速”移动并不违背相对论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文段开篇引出光速这一话题,并指出狭义相对论已经深入人心,接着通过转折词“但”指出相对论并没有限制空间自身的膨胀速度,然后指出当前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对于距离足够远的两个星系,当退行速率大于光速的时候,这种“超光速”的运动是由于空间本身的膨胀,即是空间本身的膨胀带来了“超光速”移动,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也就是与相对论的限制不冲突,对应D项。
A项,未提及文段主题词“超光速”,且物体运动速度和星系运动的关联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未提及文段主题词“超光速”,文段虽提到了星系的退行速率将大于光速,但并没提到宇宙膨胀速度是否有可能超过光速,无中生有,排除;
C项,“超光速”移动的理论有漏洞需要完善,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科技日报《真实世界中发现曲速泡?别急,超光速旅行为时尚早》
复制
第29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对文字信息被对方立即回复的期待,移植于面对面交谈里彼此及时回应的规则。但将现实规则转换到线上双方并不容易。交流不仅需要信息,还需要双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用词停顿、语音语调等等,这些现实里的“语境”是文字信息难以传达的。这时候,作为为数不多的语境——每条信息的间隔——就显得意味深长,特别是当我们认为对方有能力支配回复时机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面对面交流中的“语境”难以移植到文字交流中
B、文字交流中每条信息的间隔对信息交流影响较大
C、交流时的肢体语言表达比文字的信息更重要
D、文字信息交流的“语境”是每条信息的间隔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文段开篇指出文字信息被对方立即回复的期待移植于现实交流的规则,接着通过“但”表转折,指出现实交流的规则不容易转换到线上文字交流,线上的文字信息难以传达现实交流中的“语境”,最后尾句通过“这时候”指代前文,并通过程度词“特别是”强调“每条信息的间隔”作为为数不多的语境显得意味深长,即会影响文字信息交流。故文段为分总结构,强调文字交流中“间隔”这一语境会对信息交流产生影响,对应B项。
A项,“难以移植到文字交流”对应尾句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肢体语言表达比文字的信息更重要”无中生有,且“肢体语言”对应尾句之前的内容,非重点,并且表述片面,排除;
D项,文段重点强调“间隔”作为“语境”产生的影响,并非只指出“间隔”是“语境”,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果壳网《信息发出,没有回复,为什么那么难受?》
复制
第30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早上都会“照镜子”,这是我们形成躯体自我认知的重要方式,我们也最习惯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殊不知,基于平面镜成像原理,镜子中的影像是左右颠倒的,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永远是左右脸对调后的自己。而拍摄的照片以及他人眼中的你,则是没有经过左右脸对调的。进一步说,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自我形象,与大脑内储存的、最习惯看到的自我形象是左右颠倒的,所以当我们最初看到自己的照片时,会不由自主地对比脑中的自己与照片中的自己,这种差异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失调感;而这种感觉身边人则不会有,因为照片中我们的影像与平时他们眼中的是一致的。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人最陌生的反而是自己的脸
B、心理因素也易促使照片失真
C、为何照片里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不同
D、自我认知方式决定了个人的审美观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文段开篇引出“照镜子”这一话题,介绍我们最习惯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接着通过转折词“殊不知”介绍镜子中的自己左右脸是对调的,而照片中的自己是没有经过左右脸对调的,后文详细介绍了照片里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不同的原因,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重点论述为何照片里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不同,对应C项。
A项,“最陌生”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项“照片失真”和D项“个人的审美观”文段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科技日报《为何总觉得镜头下的自己没有镜子里的美》
复制
第31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公元前4世纪早期迦太基曾禁学希腊语,却未见长效,希腊语在北非成了仅次于布匿语的第二语言。被罗马征服后,拉丁语的重要性超过希腊语,成为迦太基人从小习得的语言,城市中受教育者两种语言都会。但整个阿非利加行省仍通行布匿语,也有人说柏柏尔语。在大莱普提斯遗址可见拉丁、布匿语铭文。剧场和新市场的铭文中记载了出资建造者拥有罗马式三名Annobal Tapapius Rufus,不过仅第三个是纯拉丁名字。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迦太基地区的语言发展历史
B、罗马扩张与语言传播的关系
C、布匿语发展消亡的影响因素
D、考古发现对语言研究的价值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文段开篇指出公元前4世纪早期迦太基曾禁学希腊语,但是希腊语在北非依然成为仅次于布匿语的第二语言。紧接着又介绍迦太基在被罗马征服后,拉丁语的重要性超过希腊语,随后通过转折标志词“但”强调阿非利加行省仍在使用布匿语以及柏柏尔语,最后通过列举“大莱普提斯遗址”的例子进行解释说明。故文段为并列结构,分别介绍了公元前4世纪早期和被罗马征服后迦太基地区的语言发展情况,全面概括,对应A项。
B项,“罗马扩张”“语言传播”偏离文段中心,文段侧重强调迦太基地区的语言发展过程,排除;
C项,布匿语“消亡”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考古发现”仅对应文段最后举例子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光明网《“罗马和平”下不同文化的相遇》
复制
第32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史记·夏本纪》载“海岱潍青州”,“海”指海滨,“岱”指泰山,“海岱”即先秦时期的海岱文化区。这一带由于具有特殊而优裕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考古学上,无论是夷夏“东西说”,还是华夏、东夷、苗蛮“三集团”说,都是把海岱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区域看待的。“东方曰夷”,我国古代东方海岱地域的东夷文化,是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主要构成之一。海岱地区出土的古陶文符号,诸如文字萌芽阶段的大汶口文化陶文、邹平丁公的龙山文化陶文等,都是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不仅如此,桓台史家岳石文化阶段出土的甲骨文,甚至比安阳殷墟甲骨文要早300多年。
根据这段文字,海岱文化区受到史学界重视的原因不包括:
A、具有悠久的历史
B、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C、有重大的考古发现
D、具有独特的文化研究价值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A项,根据“这一带由于具有特殊而优裕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可知,“具有悠久的历史”属于海岱文化区受到史学界重视的原因,排除;
B项,“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文段并未提及,故不属于海岱文化区受到史学界重视的原因,当选;
C项,根据“海岱地区出土的古陶文符号,诸如文字萌芽阶段——比安阳殷墟甲骨文要早300多年”可知,“有重大的考古发现”属于海岱文化区受到史学界重视的原因,排除;
D项,根据“在考古学上,无论是夷夏‘东西说’,还是华夏、东夷、苗蛮‘三集团’说,都是把海岱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区域看待的”可知,“具有独特的文化研究价值”属于海岱文化区受到史学界重视的原因,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光明日报《以古文字为媒——写在出版之际》
复制
第33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在农业起源研究中,耕种是一个特定概念,指人类为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但是,人类最初开始实施某些耕种行为的目的,仅是为了提高采集获取量,而非有意识地改变植物的生物特性,那些最初被耕种的植物在生物特性、形态特征上应该属于野生植物。根据进化论观点,栽培作物的驯化是在人类耕种行为影响下的植物进化过程,既然是进化过程,表现在植物生物特性和形态特征上的变化应该是非常缓慢的渐变过程。因此,在农业起源过程中,人类耕种行为的出现早于栽培作物的出现;耕种行为是栽培作物驯化的前提,也是形成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从野生植物到驯化植物
B、从进化论角度看农业
C、栽培作物是如何出现的
D、耕种与农业生产之源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文段开篇从农业起源研究角度出发,解释了“耕种”的概念,引出“农业起源”与“耕种”的话题,建立两者联系。接下来通过“但是”进行转折,介绍了耕种的最初目的仅是提高采集获取量,而栽培作物驯化则是在人类耕种行为影响下的植物进化过程。最后通过“因此”针对前文论述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即耕种行为先于栽培作物出现,且是栽培作物驯化的前提,也是形成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故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论述“耕种行为”与“农业起源”的关系,意在强调耕种行为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先决条件,对应D项。
A项,缺少文段主题词“耕种”“农业生产”,且“野生植物到驯化植物”对应结论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缺少文段主题词“耕种”,且“进化论”对应结论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文段仅介绍栽培作物的驯化是植物进化过程,并未介绍栽培作物具体是如何出现的,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光明日报《中国农业起源研究的新思考和新发现》
复制
第34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1859年,达尔文完成旷世巨作《物种起源》,随后着迷于对兰花的研究,他在一本关于兰花的著作中写到:“兰花结构的多样性都是基于同一个目的:一朵花接受另一朵花的授粉。在对兰花的研究中,几乎再没有别的事实让我如此震惊。”达尔文为何对兰花如此痴迷?因为研究形态多样的兰花,可以帮助他进一步完善自然选择和进化方面的理论,但是达尔文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答案,由此,兰花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被达尔文称为“令人讨厌之谜”。一百多年来,全世界无数科学家不断致力于解开这一谜团,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物种起源》的续篇
B、“自然选择论”的挑战
C、兰花进化的百年谜团
D、达尔文与兰花的传奇故事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文段开篇通过论述达尔文对于兰花的研究,引出“兰花”的话题,接着通过设问的方式论述达尔文对兰花痴迷的原因,之后通过转折词“但是”指出达尔文没有找到有关进化方面的答案,接着通过“由此”总结前文,强调兰花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是一个谜团,尾句继续围绕这个谜团进行论述,指出一百多年来无数科学家依旧未解开兰花相关的谜团。故文段主要论述的核心话题为“兰花”以及“谜团”,对应C项。
A、B两项,均偏离文段核心话题“兰花”“谜团”,排除;
D项,“传奇故事”与C项相比,表述不够明确,且缺少文段核心话题“谜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财新周刊《中国学者破解兰花进化的百年谜团》
复制
第35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近代帆船有两大源流:一是地中海。古埃及、迦太基、希腊、罗马,先后执造船业之牛耳。公元1000年以后,威尼斯的划桨大帆船,又快又结实,在地中海所向披靡。同时,阿拉伯人开始引入三角帆,比传统的四方帆更灵活,甚至可以逆风行进。桅杆也从一根增加到三四根。二是北海。一两千年前的北欧海盗引入龙骨+肋骨+叠层木板结构,特别结实,后来又发展出了速度慢的大容量货船。为了海上打仗射箭和扔石头压制敌人,他们在甲板上垒起了高楼,一层层往上盖,搞出了三四层甲板。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埃及的帆船首次使用三角帆
B、威尼斯的划桨大帆船有四根桅杆
C、北欧海盗的帆船使用的是叠层甲板
D、北海地区的大容量货船是希腊帆船的升级版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A项,根据“同时,阿拉伯人开始引入三角帆,比传统的四方帆更灵活,甚至可以逆风行进”可知,“古埃及的帆船首次使用三角帆”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根据“同时,阿拉伯人开始引入三角帆,比传统的四方帆更灵活,甚至可以逆风行进。桅杆也从一根增加到三四根”可知,并非仅仅是四根,也有可能是三根,故“威尼斯的划桨大帆船有四根桅杆”表述绝对,排除;
C项,根据“二是北海。一两千年前的北欧海盗——为了海上打仗射箭和扔石头压制敌人,他们在甲板上垒起了高楼,一层层往上盖,搞出了三四层甲板”可知,“北欧海盗的帆船使用的是叠层甲板”表述正确,当选;
D项,根据“二是北海。一两千年前的北欧海盗引入龙骨+肋骨+叠层木板结构,特别结实,后来又发展出了速度慢的大容量货船”可知,“希腊帆船的升级版”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欧洲大帆船:500年前的核动力航母》
复制
第36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人类造成的污染导致了全球塑料形成类似碳循环一样的自然循环过程。其中微塑料无处不在,其污染水平继续快速上升,人类甚至已经在呼吸着微塑料,这可能会刺激肺组织,导致疾病。研究显示,空气中的微塑料并非直接来自城市的废弃塑料,而是环境中已经存在的塑料颗粒被道路交通和穿过海洋、农田的风吹起来的结果。全球范围的建模研究表明,在欧洲、南美和澳大利亚,道路交通也可能是空气中微塑料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在非洲和亚洲,田间的风是导致空气中微塑料的主要原因。较小的微塑料可以在大气中停留一周,这导致其被风吹遍整个大陆,甚至影响到了南极洲。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在全球范围的移动将导致地球“塑料化”
B、大气中的塑料堆积已引发人们对健康的忧虑
C、通过空气传播的微塑料现在已经“遍布全球”
D、在空气中发现的微塑料主要与道路交通有关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A项,根据“人类造成的污染导致了全球塑料形成类似碳循环一样的自然循环过程。其中微塑料无处不在”可知,“全球塑料形成类似碳循环一样的自然循环过程”即为“塑料在全球范围的移动”,“其中微塑料无处不在”“这导致其被风吹遍整个大陆,甚至影响到了南极洲”可体现“地球‘塑料化’”,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其中微塑料无处不在——这可能会刺激肺组织,导致疾病”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C项,文段中提到了“欧洲、南美和澳大利亚”“非洲和亚洲”,以及根据“这导致其被风吹遍整个大陆,甚至影响到了南极洲”可知,微塑料在全球范围的遍布极其广泛,表述正确,排除;
D项,根据“在欧洲、南美和澳大利亚,道路交通也可能是空气中微塑料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在非洲和亚洲,田间的风是导致空气中微塑料的主要原因”可知,道路交通只是在欧洲、南美和澳大利亚地区的可能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在非洲和亚洲,道路交通并非主要驱动因素,表述错误,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科技日报《空气传播的微塑料污染遍布全球 约85%与道路交通有关》
复制
第37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丝绸之路文学”蔚为大观,其间多姿多彩的异域文化意象正是“丝路精神”的折射。如唐朝与域外的交往和交流,就为唐诗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其中对使节、商贾、艺人、僧侣和各种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的活动的描写,蕴含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信息。再如13至14世纪,中国首次形成有着沙漠与海洋两大出口的全球性开放格局,这一时期的丝路纪行文学,上至国家政事外交、军事行动、宗教民俗,下至交通路线、饮食生活、货物钱币等无所不包,不仅文学价值值得重视而且具有极高的学术与文化价值。
关于“丝绸之路文学”,这段文字没有提及:
A、在古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B、不同时期创作主体的身份
C、作品中体现出的异域风情
D、当代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A项,根据“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丝绸之路文学’蔚为大观,其间多姿多彩的异域文化意象正是‘丝路精神’的折射”及“不仅文学价值值得重视而且具有极高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可知,“丝绸之路文学”在古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很高,“在古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有提及,排除;
B项,“创作主体”即作者,故“创作主体的身份”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当选;
C项,根据“其间多姿多彩的异域文化意象”“如唐朝与域外的交往和交流,就为唐诗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蕴含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信息”可知,“作品中体现出的异域风情”有提及,排除;
D项,根据“上至国家政事外交、军事行动、宗教民俗,下至交通路线、饮食生活、货物钱币等无所不包,不仅文学价值值得重视而且具有极高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可知,“当代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有提及,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学术前沿|一带一路人文研究渐兴起 丝绸之路文学景观成焦点》
复制
第38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ABO血型是最常见的红细胞血型系统。A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血浆中有天然的抗B抗体;B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血浆中有天然的抗A抗体;O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没有抗原,血浆中有天然的抗A抗体和抗B抗体;AB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和B抗原,血浆中没有抗体。同一种抗原和抗体之间会“相互吸引”,发生凝集反应,例如,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便会发生凝集,如果红细胞缺乏某一种抗原或血清中缺乏与之对应的抗体,就不发生凝集。因此,为了避免凝集反应,应该同型输血。由于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没有抗原,被称为“万能供血者”,AB型血的血浆中没有抗体,被称为“万能受血者”。
关于血型,这段文字没有涉及:
A、同型输血的基本原理
B、血型的分类标准
C、发生血液凝集反应的原因
D、红细胞的主要功能发生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A项,根据“同一种抗原和抗体之间会‘相互吸引’——为了避免凝集反应,应该同型输血”可知,同型输血的基本原理是避免发生凝集反应,文段已论述,排除;
B项,根据“ABO血型是最常见的红细胞血型系统——AB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和B抗原,血浆中没有抗体”可知,血型按照红细胞表面抗体情况进行分类,文段已论述,排除;
C项,根据“同一种抗原和抗体之间会‘相互吸引’,发生凝集反应”可知,发生血液凝集反应的原因文段已论述,排除;
D项,文段并未论述“红细胞的主要功能发生”,无中生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个人图书馆网站《血型决定性格,这种说法靠谱吗?》
复制
第39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心脏病发展的最危险形式之一是所谓的心脏猝死现象,它可以在几分钟内发生。传统心电图只能记录心脏明显的变化,无法预测潜在的威胁。科研人员开发的早期诊断仪,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心脏的电活动,监测心肌细胞的早期病理变化,以预防心脏猝死,而无需通过复杂的手术干预。这是研究人员首次找到早期心脏活动变化的无创诊断方法,无需心脏手术,也无需通过静脉插入电极。因为这种新设备不仅能实时提供超高分辨率心电图,而且还能记录0.3微伏以上的微电势,持续时间0.1微秒以上,而心电图仪无法做到这一点。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不是早期诊断仪的优势?
A、预测可能发生的心脏猝死
B、辅助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
C、实时提供超高分辨率的心电图
D、诊断过程中不会给患者造成创伤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A项,根据“科研人员开发的早期诊断仪,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心脏的电活动——以预防心脏猝死”可知,该项属于早期诊断仪的优势,排除;
B项,文段中未提及“心肌梗塞”,无中生有,当选;
C项,根据“这种新设备不仅能实时提供超高分辨率心电图”可知,该项属于早期诊断仪的优势,排除;
D项,根据“这是研究人员首次找到早期心脏活动变化的无创诊断方法”可知,该项属于早期诊断仪的优势,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科技日报《新设备可检测心脏猝死早期征兆》
复制
第40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已成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性资源,并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通过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和社会的运行规律,推动生产力发展,优化生产关系,促进国家和社会治理。但数据并非自在之物,而是人类协作与互动的结果。数据不仅承载着个人、市场主体与国家的大量信息,关系到公民个体人格权益、市场主体财产权益以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还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知识产权的全新特点。如何既鼓励数据的充分流通利用,又通过制度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权益配置和风险防控,就成为信息时代制度创新的重大课题。
关于数据,接下来最不可能谈的是:
A、与传统生产要素的区别
B、流通中涉及的权益主体
C、流通中风险产生的原因
D、对相关制度创新的要求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本题为接语选择题,需通读全文,重点把握文段最后论述的核心话题。文段开篇引出数据的话题,阐述数据在人类生活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重要性,随后通过“但”进行转折,指出数据是人类协作与互动的结果,承载着大量信息,关系到主体权益、国家安全和社会利益以及具有的全新特点。最后通过“重大课题”强调信息时代制度创新时既需要关注数据流通,还需要通过制度设计进行合理的权益配置和风险防控,故接下来应围绕信息时代制度创新的相关内容展开详细分析。B项“流通中涉及的权益主体”与尾句“权益配置”相关、C项“流通中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尾句“风险防控”相关、D项“ 对相关制度创新的要求”与尾句“信息时代制度创新”相关,均是后文可能论述的内容,排除。
A项“与传统生产要素的区别”对应前文“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知识产权的全新特点”,属于对数据重要性分析的内容,与文段最后的核心话题不符,接下来不可能论述,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光明论坛《激活数据潜能 建设数字中国》
复制
第41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经济高速发展和物质繁荣,刺激了人们的物质欲望与追求,更多更快的消费一度成为人们炫耀的资本。但在高度的消费社会中,物欲的不断扩大与被填满的循环过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意义感和满足感,大量过剩的物质以及各种现代性问题的出现让人们重新反思消费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 。共享也好,简约也罢,都标志着消费心理的变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网购为代表的消费新时代已经到来
B、消费新动态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味
C、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的体验
D、要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文段开篇指出经济高速发展和物质繁荣刺激人们物欲增长,使消费成为炫耀的资本,接着通过“但”引导转折,指出物欲的扩大与被填满并没有带来意义感与满足感,人们开始反思消费的意义,随后通过“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前文进行总结,且横线后以“共享”和“简约”为例,指出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故横线处应体现人们反思消费的意义后产生了简约朴素的消费心理,对应B项。
A项,“以网购为代表”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消费的体验”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文段讨论的是对消费意义的反思,排除;
D项,横线前后讨论的话题围绕“消费”展开,“奢侈浪费”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光明日报《闲置经济升温折射消费时代变迁》
复制
第42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信息化深入发展,使社会交往范围扩大, 。传统的社会交往主要局限于相对狭小的熟人范围,人们之所以遵守伦理道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对狭小的熟人圈子中无所不在的外在监督。现代社会交往基于强大信息技术的互联网,进一步打破传统交往的时空限制,成为了普遍性的社会交往。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更高程度的道德自律、更高程度的宽容与尊重,从而促进形成以普遍的诚实、守信为价值基础的现代社会公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传统社会交往相对单一的熟人社会有较大区别
B、只有守信的人才能在社会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
C、这对社会交往中的人提出了更高的伦理道德要求
D、形成了以普遍的诚实守信为价值基础的社会公德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横线位于文段开头,且为首句中的一部分,需结合首句及后文内容综合分析。横线前指出信息化深入发展扩大了社交范围。横线后首先介绍传统社交范围小,人们因熟人圈子的外在监督而遵守伦理道德,紧接着介绍现代社交范围基于强大信息技术的互联网,范围变大,需要人们具备更高程度的道德自律、宽容、尊重。后文通过传统社会交往与现代社会交往的对比强调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人在社交中需要具备更高程度的道德自律。横线前的内容对应现代社会交往,因此横线处应表达社交范围变大后,人在社交中需要具备更高程度的道德自律,对应C项。
A项,“较大区别”表述不明确,后文重在强调社交范围扩大后对人们的道德要求更高,对比C项表述不明确,排除;
B项,“守信”仅为现代社会公德的一部分,内容片面,排除;
D项,后文重在强调社交范围扩大后对人们的要求更高,而非强调“形成了——社会公德”,非重点,填入此处衔接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人民日报《信息化带来伦理挑战》
复制
第43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过程评价得以实现。智能化学习评价能够生成个性化的评价目标,保证评价过程的持续性、评价效果的精确性和评价内容的整体性。但智能学习评价存在评价主体较为单一、教师职能逐渐弱化、素质测评难以开展、学生隐私面临威胁、评价系统开发建设成本高昂等问题。因此 ,开发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评价模型、建立学生隐私保护制度、加强顶层决策力度,是智能学习评价的有效实现途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应让智能学习评价与人工评价形成互补
B、智能技术的应用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C、人工智能无法真正解决学习评价难题
D、要提高人工智能教育评价的技术水平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横线出现在结尾,且为尾句的分句,故需依据横线前内容以及横线所在尾句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横线前“因此”可知,横线处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文段首先通过论述人工智能使学习过程评价得以实现,引出“智能化学习评价”这一话题,接着具体分析了智能学习评价的一系列优点,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提出了智能学习评价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即评价主体较为单一、教师职能逐渐弱化、素质测评难以开展、学生隐私面临威胁、评价系统开发建设成本高昂等。故横线处应针对前文“智能学习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且由横线后分句内容可知,后文提出的“开发……评价模型”“建立学生隐私保护制度”“加强顶层决策力度”,分别针对上述问题中“素质测评难以开展”“学生隐私面临威胁”“评价系统开发建设成本高昂”的相关内容进行解决,因而,横线处需针对剩余的“评价主体较为单一、教师职能逐渐弱化”问题进行解决。对比选项,A项“应让智能学习评价与人工评价形成互补”既可丰富评价主体,又能避免教师职能被弱化,填入文段符合要求,对应恰当,当选。
B项,“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且无法针对文中“评价主体较为单一、教师职能逐渐弱化”的问题进行解决,排除;
C项,“无法真正解决学习评价难题”为问题表述,与横线处的需求不符,且横线后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并论述其是实现智能化学习评价的有效途径,选项表述与文意相悖,排除;
D项,文段讨论的核心话题为“智能学习评价”,选项中“人工智能教育评价”与文段论述话题不符,且对“人工智能教育评价”的技术水平进行提升,并不能避免教师职能的弱化,也无法丰富评价主体,因而不能作为针对前文的具体措施,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智能学习评价研究:理念,挑战与前景》
复制
第44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①原先的小说写作,都是照着惯例在摹写,人们对文学作品有一种心照不宣的固定理解模式
②总之,一批“稀奇古怪”的小说作品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改变了原有的小说书写法则
③当然,这种所谓的文学图式,综合、吸收了多元的文学资源,包括外国文学以及以往流行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和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
④1984年或是1985年,常常被视为新小说和新批评的历史元年,因为这时小说和评论似乎都有些新面孔出现
⑤1985年前后情况有了改观,一批小说家试图换一种方式来写,照着自己理解的文学图式写作
⑥作家照着这一模式写作,读者照着这一模式阅读,写作与阅读有一种默契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③④②⑥
B、④①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⑤②
D、④①⑥⑤③②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①句指出原先小说写作都是照惯例摹写,④句指出1984年或是1985年常被视为新小说和新批评的历史元年,均可作首句。
继续观察文段,⑥句出现指代词“这一模式”,故⑥句之前应该围绕“模式”展开论述,结合选项分析,⑥句前分别是①②④⑤四句,①句指出人们对文学作品有一种固定理解模式,提及“模式”这一话题,①⑥两句构成指代词捆绑,而②句论述出现一批“稀奇古怪”的小说作品,④句围绕“1984年或是1985年”展开论述,⑤句论述一批小说家试图照着自己理解的文学图式写作,均无法和⑥句构成捆绑,排除A、B、C项,锁定D项。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光明日报《四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变与不变》
复制
第45回-2024年四川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①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在相似的容貌背后,这些人也共享着相似的基因特征
②多年以来,加拿大艺术家布吕内勒致力于寻找世界各地长相酷似的人,并为他们拍摄照片
③世间存在一些毫不相关却长得很像的人,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看起来却像失散多年的双胞胎
④研究者通过艺术家联系到其中32对容貌酷似的受试者,利用面部识别算法对其相似度进行量化,并对唾液样本进行基因分析
⑤这有助于理解基因如何造就人的容貌,或许也能让从DNA重建面部特征的技术变得更加准确
⑥结果显示,容貌相似度最高的受试者基因中的共同点也最多,其中最相似的9对受试者共享了19277处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涉及3730个基因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②④⑤③
B、②③①⑥⑤④
C、③①②④⑥⑤
D、④⑥①⑤③②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①句出现指代词“这些人”,指代不明,不适合作首句,排除A项;②句介绍加拿大艺术家致力于寻找长相酷似的人并为其拍摄照片,③句指出世间存在没有血缘关系却长得很像的人,二者均适合作首句,保留B、C两项;④句介绍研究者通过艺术家联系受试者并进行研究,按照逻辑顺序应先引出艺术家,再介绍研究者通过艺术家联系受试者,故④句应在②句之后,排除D项。
继续观察发现,B、C两项④句位置有明显不同。⑥⑤两句介绍相似容貌基因研究的结果及意义,④句介绍相似容貌基因研究的过程,按照正常逻辑,研究过程应该在研究结果及意义之前,故④句应在⑥⑤两句之前,排除B项,C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长得像 可能基因也差不多》
复制
第46回-2024年四川行测
数量关系题
某单位每名党员每周六都被随机安排到甲、乙、丙三个社区中的一个开展志愿服务(同一个社区可以连续前往)。已知任意连续的3个周六中,都能保证至少3名党员的志愿服务行程完全相同。问该单位至少有多少名党员?
A、55
B、52
C、24
D、21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已知每名党员每周六都被随机安排到甲、乙、丙三个社区,则每名党员每周六有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c00d53f1e9dde332f6e736f87f94ce84
种行程安排。连续的3个周六,共有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0656af3c2167c31513cc21a55b042751
种行程安排。
要想保证在任意连续的3个周六中,至少有3名党员的志愿服务行程完全相同,考虑最不利情况:任意连续的3个周六中所有的志愿服务行程均各有2名党员选择,在此基础上再加1名党员,即可保证至少3名党员的志愿服务行程完全相同。故该单位至少有27×2+1=55人。
故正确答案为A。
复制
第47回-2024年四川行测
数量关系题
某店开展打折促销活动:满488元打8折,满688元打7折,满988元打6折。小张两次购物分别实际支付400元和630元。问他如果一次性购买所有商品最多可能比分两次购买节省多少元?
A、100
B、190
C、250
D、412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根据题意可知,小张实际支付400元有两种情况,按原价购买或打8折,要想节省更多的钱,则分开支付时优惠力度小,即按原价购买,原价为400元。实际支付630元也有两种情况,打7折或打6折,同理,分开支付时打7折,则原价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1b55adcb1eff06193df35180ef4fe838
元。所有商品的原价为400+900=1300元>988元,一次性购买可以打6折,需要支付1300×0.6=780元,比分两次购买最多可节省400+630-780=250元。
故正确答案为C。
复制
第48回-2024年四川行测
数量关系题
乙生产线每天比甲生产线多生产5件产品,两条生产线同时开工,乙生产450件产品所用的时间比甲少1天。乙生产450件产品后设备需检修,每天产量比之前减少10件,又生产若干天后结束生产任务,此时两条生产线产量相同。问开始检修后,乙生产线共生产了多少件产品?
A、240
B、280
C、320
D、360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设检修前甲每天生产x件产品,则乙每天生产(x+5)件产品。根据题意,则可列式: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3a6750b1f6f936c19c18012ef263d5ac
,解得x=45。乙生产450件产品需用时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d0d52171c183058cb8e6608ab91f4603
天,此时甲生产45×9=405件产品。检修后乙每天生产45+5-10=40件产品,设开始检修后又生产y天结束生产任务,根据题干“此时两条生产线产量相同”,可列式:405+45y=450+40y,解得y=9。故开始检修后,乙生产线共生产了40×9=360件产品。
故正确答案为D。
复制
第49回-2024年四川行测
数量关系题
在一块玉米地中使用甲、乙两台自动播种机进行播种。如只使用甲播种机需要12小时,只使用乙播种机需要20小时,计划同时使用两台播种机完成播种任务。两台播种机共同播种3小时后,乙播种机出现故障用时2小时维修,修好后的效率降低了20%,之后两台播种机共同工作直到任务完成。问实际播种时间比原计划多多长时间?
A、不到1小时
B、1小时-1小时20分之间
C、1小时20分-1小时40分之间
D、1小时40分以上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赋值工作总量为60(12和20的最小公倍数),则甲播种机工作效率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8319e72fc65bd86dee7a0b7eb1fd1d33
,乙播种机工作效率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567c8ed385e0e5be7b1c0b2f508c95b9
,根据题干“计划同时使用两台播种机完成播种任务”,则原计划完成播种任务共需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0c9dff585c53b378120b3b5fb4a59822
小时。两台播种机3小时共播种(5+3)×3=24,乙播种机维修的2小时中甲播种机播种了5×2=10,剩余60-24-10=26个工作量由甲播种机和修好后的乙播种机共同完成,根据题干“修好后的效率降低了20%”,则此时乙播种机的效率为3×(1-20%)=2.4,剩余工作量还需要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935fec1ed2b441abb039116efa5c40fc
小时,则实际完成播种任务所用时间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14c6e7dd2ef03ec0c5144445acd2067c
小时,故所求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3eaa898ee360a4165b6aec5a153179a1
小时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ef340e4296fe417ca3855fdebae527e7
小时,在B项范围内。
故正确答案为B。
复制
第50回-2024年四川行测
数量关系题
小李开车去某单位办事,计划全程匀速行驶2小时到达目的地。出发后头30分钟按计划速度行驶,此后50分钟交通拥堵,行驶的路程和前面30分钟相同。最后40分钟小李匀加速行驶,最终全程用时2小时到达。问他最后10分钟的平均车速是计划行驶速度的多少倍?
A、不到1.8倍
B、不低于1.8倍但低于2.0倍
C、不低于2.0倍亦不高于2.2倍
D、高于2.2倍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赋值计划行驶速度为100米/分钟,则全程为2×60×100=12000米。根据题意可得,出发后头30分钟的行驶路程为30×100=3000米,此后50分钟的行驶路程也为3000米,则剩余路程为12000-3000-3000=6000米。中间50分钟路程的行驶速度为3000÷50=60米/分钟,即后40分钟匀加速行驶的初始速度为60米/分钟。后40分钟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00÷40=150米/分钟,根据公式:平均速度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7405784c5bd05e6a13b24bb094e3da30
,可得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5f26656efb7b08d3e203e3d51c65ad7c
米/分钟。根据匀加速运动公式: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4b095b33879fb2773b23786488a77103
,可得加速度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bfb1e13bec5d2161401fe17e81e1fe14
,则1小时50分钟时的行驶速度为60+4.5×30=195米/分钟,最后10分钟的平均速度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e1463ba91795d5f2df49c72c9839792d
米/分钟,题干所求倍数为
https://img.useaiwork.com/kaogongimg/1706852972468/1b76c78e20dcfc2a11bbdcc68b36eed0
,在C项范围内。
故正确答案为C。
备注:中间50分钟路程默认为匀速运动,否则此题无解。
复制
下一页
点赞 充电 收藏 加关注 Thanks♪(・ω・)ノ
.
导出选项